艺术其实就是一场梦,有人在梦中惊醒,有人在梦中沉浸。而我一直在坚持,因为我是为艺术而生的人。
有很多人走上了艺术之路,同样也有很多人选择半途而退出,每个人走上了这条路之前,都背着一个空竹筐,只是走的路远了。从过程中拾得的东西多了,自然就会累了,放弃了。好在我还在坚持,只是这个过程总是在焦灼中。因为创作的过程,就像期待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而我看中的是艺术本身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永恒。李俊先生如是说。
在阜阳市民间文化艺术界,许多人都知道李俊小伙子的名字。做人憨厚,做事认真。毕业后自主创业的人,成立了陶瓷艺术创作中心,近年来他的艺术成效硕果累累。阜阳市电视台报社等都曾做过专题报道。
制陶人李俊
李俊,1980年出生于著名的中国书画之乡太和县三堂镇,自小喜爱绘画,快乐的童年在泥巴里翻滚。做小鸡、鸟哨、小猫、小狗……
98年考入阜阳市艺术学校,师从丁南洋、王建华教授从事泥塑专业。在泥塑的过程中吸取了阜阳民间美术剪纸等艺术元素。曾师从民间工艺大师王家和并融会程健礼大师剪纸,以阜阳浓郁的乡土文化为背景,把剪纸中的朴拙、光怪陆离、鬼使神差结合起来。创作了多种形式的陶瓷艺术,摸索出一套完整的以土窑烧制为主制作传统工艺。
李俊陶艺选用阜阳当地颍泉河岸丰富的胶泥的胎质柔和,质地良好等特质。经过精细淘选,把黄泥过滤、沉淀、淘去杂质、揉胎泥、定状、手工盘位、拉坯。待定型后塑造、雕刻、绘制图案、凉坯至干湿一定程度,即可上窑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注水形成气份,再将碳素渗入陶器形成窑变,蕴成了古朴、自然、端庄写意神态的艺术效果。
黑陶作为龙山文化(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的典型器物最早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她是水、火、土的爱情结晶体,是中国商代青铜器的先导,是远古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经过多年来的拼搏和深层次的文化艺术熏陶和锤炼。李俊先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的制作中取得可惜成绩。在2004年参加中国陶艺双年美展,曾受到中国美术大师韩美林的亲切接见和指教。许多社会名流亲自来黑陶研究中心参观指导,其中著名画家王子洲先生、付宴先生、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李佳来做客,省、市文化界领导曾多次前来参观考察。陶艺研究中心也成了阜阳师范学院泥塑的实践基地。
李俊黑陶作品“母与子”曾受到安徽省省领导文化厅同志们的喜爱和好评并收藏。李俊的有识之士曾把其艺术作品赠送许多军界将军作为珍品收藏。
2008年汶川地震他创作的大型作品“擎天”多双手连在一起,手挽手,心连心反映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凝聚力,该幅作品将要在下次陶展中一展风采!
2002年参加全国第七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与评比铜奖(《动·静·混沌》)。
2006年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与评比获优秀奖(《艺术家》)。
2009年“博山杯”中国陶瓷琉璃艺术大奖赛,《疯狂的碾子》被山东省陶瓷博物馆予以收藏。
2010年九届全国陶展在广东佛山展览入选。
其代表作《愚公移山》在六省一市首届民间工艺作品展获银奖。
2007年加入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2011年李俊先生的作品“倾诉”曾获安徽美协举办地第二次陶展铜奖!
近日在鲜花盛开的季节李俊先生被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优秀传承人!李俊先生如一头不知疲惫的战牛在艺术的战场上搏击!
后序
阜阳北照寺古陶简介
中国传统陶艺制作渊源流传,样貌繁多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阜阳北照寺古陶工艺品厂坐落在阜阳市颍东区颍河之畔,毗邻北照寺,其产品工艺源于有上千历史的北照寺七十二座老连窑。北照寺明武宗正德年间《颍州州志》记载:“州东三十六里,颍河北岸,隋大业年间置县,属汝阴郡唐武德年间废县,即今北照寺。”明正德年间《颍州州志》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驻跸于此,洪武初奉敕建。”七十二座老连窑就坐落在北照寺,从遗址出土的刻有洪武年造、临江府、新愉县、南昌府南昌县洪武四年造的古砖上看,七十二座老连窑曾为南京明皇城提供城砖,同时从遗址上也发现了众多古陶生活器皿。多年来,在中国陶瓷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李俊艺术工艺美术师多年精心挖掘创作下,运作北照寺传统技法,结合其他艺术形态,不拘泥于土与釉的结合,融合更多的人文与空间因素,是这一具有优秀历史的传统工艺焕发艺术青春,薪火相传。
目前,阜阳北照寺古陶工艺品尝系列产品有黑陶、彩陶、紫砂陶三大类数百种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