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镇位于安徽阜阳颍东区中心腹地,距阜阳城东25公里处,距京九铁路20公里、阜六高速公路15公里。东与老庙镇相接,西与正午镇相邻,南与口孜相望,北与插花接壤。总面积7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万亩,辖1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163个自然村,257个村民组,人口11078户、46808人,农村人均纯收入15298元。省道S424东西横穿本镇,有滨水绿道,北接济广高速,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境内大杨新村、和谐新村、牛庙新村、牛寨新村等25个新村居民区已建成入住,学校、幼儿园、卫生、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
[枣庄名字的由来]
安徽阜阳颍东枣庄名字由来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由于元末明初长年战乱,人口大量流散,民不聊生,耕地荒废。直至明初实施人口大迁移,社会才稳定下来。”枣庄人“就是在这个时期从山东枣庄陆续逃荒迁移而来,在此地开荒,以种植枣树为生。据传,明代时,这一带有一位年轻姑娘,以枣为食,枣叶绘画。腰肢纤细,知书达礼,美貌惊艳脱俗。方圆百里未婚小伙子闻讯后,借买枣之名特地赶来一睹芳容。一天,一位相貌俊俏进京赶考的年轻书生路过此地,正巧遇见了这位姑娘,上前随问:“姑娘家住何方?”,姑娘羞羞地答道:”在此枣园之庄居住“。姑娘见是一位进京赶考落难书生,于是送给书生一篮子枣作为路上干粮。后来相传这位书生进京赶考金榜题名,又到此地做了县令,并娶了这位整日思念、美貌绝伦的枣园之庄姑娘为妻,并官运享通,家人兴旺。后来流传开了,“进京赶考要带枣园枣,娶妻生子就到枣庄找(枣园之庄)”。再后来就演变成为地名——枣庄,名字一直延用至今。
[“枣”文化历史久远]
安徽阜阳颍东区枣庄镇的“枣文化”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明代。枣庄人于明初从山东枣庄迁移过来,在此地定居。由于当时连年灾荒,老百姓缺吃少穿,生活非常贫苦。为度过灾荒,少数百姓偷偷从山东枣庄引来枣树苗进行试种。由于当地土壤环境非常适合栽植枣树,结出来的枣口感非常好,“脆、甜、酥”,并起到养颜养容作用,被当时方圆几百里的达官贵人们买爆。为了满足贵族们贩倒卖“枣”生意而带来暴利的目的,贵族们联名上书诬陷知府不作为,知府为了自保,于是就暗地下了一道默许令:在当时“枣庄区域内”栽植枣树,可以按一定的比例抵扣皇粮。(据民间相传,后来这个做法被山东枣庄借鉴,因山东官府被奸人利用,被光宗帝误杀了)。 至今当地还流传,“贵族们想要枣,知府吓得不得了”、“日食三颗枣,百岁不显老”等之说。据考证枣可以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劳伤咳嗽、贫血消瘦,养肝防癌功能尤为突出。
枣庄镇“枣”文化有七百多年历史,已成为当地人种植经济林的一种习俗,结婚用枣、花生和喜糖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为”早生贵子“之意。目前境内有恋庄生态冬枣基地等,产品已畅销浙江、江苏、上海等全国各地。
[历史追溯]
枣庄的历史 夏代,枣庄属豫州所辖。西周初,隶属胡子国。秦置汝阴县,归汝阴县管辖。三国时期属魏。南宋属金。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元末明初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在颍州东乡的白鹿庄(今枣庄集北附近)发动农民起义,攻打元军。颍州失守后,又退至柳沟一带(今枣庄境内苏沟),在柳沟邨(枣庄古用名)安营扎寨,建立根据地,为以后积蓄军事力量。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六月,刘福通亲率主力攻陷汴梁。接着,北伐的三路大军因各自为战,相继失利。刘福通在极艰难的形势下坚守安丰,时间达四年又九个月。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元璋派廖永忠用船将刘福通、韩林儿溺死于瓜州。(注:元末明初时期,朱元璋曾是刘福通部下,刘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朱,刘曾拥韩林儿为帝(小明王),刘为朱巩固北方势力立下大量功劳,朱因怕以后与自己争分天下,被朱害死,刘死后三年,元朝灭亡)。朱元璋为掩盖害死刘的事实,故称刘战死。因当时刘福通族人已随军迁至枣庄,故死后埋在了他曾经热爱过的军营驻扎地(今枣庄),也就是当地人称为的童古堆(刘福通墓)。 明朝初期,由于长年征战,人口流失严重,有大量山东枣庄难民逃荒到此地安家落户,以种枣为生。枣庄清朝属颍州府管辖区域。程文炳,字为:从周(1834—1910),清末安徽颍州人(今枣庄镇童庄村后海自然庄人)。同治十二年被皇帝加封为九江总兵;光绪皇帝九年(1883年)迁湖北提督。中日战争起,奉诏驻守张家湾,迁福建提督。光绪二十六年,节度浙江、江西、江苏、安徽,次年升长江水师提督。 新中国成立后,枣庄设为枣庄区公所。1992年撤区并乡设为枣庄镇。
[如今的枣庄]
枣庄概况:枣庄镇位于安徽阜阳颍东区中心腹地,距阜阳城东18公里。东与老庙镇相接,西与正午镇相邻,南与口孜相望,北与插花接壤。全镇人口4.6万人,其中城镇7千多人口,农业3.9万人口,总面积7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省道S339东西横穿本镇,有滨水绿道,北接济广高速,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境内大杨新村、和谐新村、牛庙新村、牛寨新村等40多个新村居民区已建成入住,学校、幼儿园、卫生、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彻底改变了过去的旧面貌。去年该镇GDP总值达4.2亿元,境内拥有120多家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其中工业产值占21.8%,农业产值占38.2%,服务业比重占30.6%,其他行业占9.4%,人均纯收入达9870元。
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拥有港湾、倪湾、苏沟(曾为明初农民起义领袖刘福通运粮河)和南北新河等重要水系。土壤结构为砂礓土结构,氮、磷、钾等植物生长元素较为丰富,耕地平坦,非常适合于现代农业综合开发。
现代农业综合体:枣庄镇具有“水果名镇”、“生态名镇”、“旅游名镇”、“历史名镇”之称。目前境内有:安徽九龙仓蔬菜产业园、安徽丰裕达科技农林有限公司、安徽阜阳枣之行乡村旅游有限公司、安徽阜阳枣福满地食品有限公司、枣庄八里湖生态园、枣庄八里湖生态农庄、颍东区毕杭种植专业合作社、颍东区恋庄农场、枣庄保利葡萄等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和企业,是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系。
绿色生态de乡村休闲场所:坐座在八里湖的生态园,占地面积1万余亩,于2010年5月开始建设,目前已建成有:百忆老村庄、文化农耕园、垂钓池、儿童乐园、采摘园、苏沟桃园、恋庄冬枣、葡萄园、百味美食庄、古庙会等等,为儿童假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体验场所。
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元朝末年,以“挖出石人一只眼,天下必大反”为起义口号的著名明初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其被朱元璋害死后,就埋在了生前的军队扎营地——枣庄,其棺葬在该镇童庄村一个被后人称为“童古堆”的地方(刘福通古墓)。至今,该镇人民为了纪念其英灵,每年的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就在该处举行庙会,方圆数百十公里的人都前来祭拜。因此,庙会十分热闹,是该镇重要的人文资源。该镇也是清末水师提督程文炳的祖籍。
古庙会历史久远:该镇万亩八里湖境内有多个庙会,如“二月二”“龙抬头”庙会、金集子庙会、牛家庙会。古庙会已相传四百多年,前去拜祭的人每天络绎不绝。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每年“二月二、正月初八、初十”的盛大庙会,为了拜祭先祖以及求子、升学、保平安等许愿的香火,有数十万人齐聚此地。
民间艺术十分活跃:该镇也是书法、绘画、剪纸和戏曲等民间艺人经常聚集地,有戏曲艺术园、腰鼓队、杂技、花鼓灯、猴戏、小车子灯、花挑子旱船、踩高跷、小黑驴等民间表演艺术园,有书法协会,有剪纸收藏等,其艺术创作十分活跃,且经常与外界进行交流,这些民间艺人经常通过办训练班等方式,将其技艺相传下来,形成了较好的文化氛围。1991年猴戏被拍成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播放,获全国“好新闻”二等奖。
枣庄镇行政村、居委会、自然庄
行政村居委会
|
自然庄
|
自然庄数
|
宁桥村
|
|
21
|
童庄村
|
|
24
|
牛庙村
|
|
10
|
刘庄村
|
|
17
|
枣庄居委
|
|
9
|
大桥
|
|
21
|
李庄村
|
|
13
|
蒋楼村
|
|
16
|
杨寨村
|
|
|
|